黄帝在宣州_炎帝和黄帝出生在什么地方
生地争议
关于黄帝的出生地一直存在争议,<<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至于具体出生地点,史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观点。一般认为有河南新郑、陕西姬水、甘肃天水、山东寿丘四种争议。
陕西境内
国语-晋语四:"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很显然,确定姬水、姜水为哪条水,对弄清黄帝、炎帝的发祥地及活动区具有很大意义。<<水经注-渭水>>条下说:"歧水又东,经姜氏城南,为姜水。"歧水即今西出岐山、东过武功、折南流入渭河的小水,因其流域正是姜族繁育的中心,故这一段的歧水自古又有姜水之称。至于姬水,郦道元引南安姚瞻的说法,认为就是天水"上邽城东七十里的轩辕谷水"。以此为基本依据,徐旭生等学者提出了以炎、黄为主的华夏集团起自西北的假设,逐渐东迁后,炎帝族在陕西境内的渭水上游一带,黄帝族在甘肃及陕北一带,获得了重要发展,以后分别沿偏南和偏北的路线继进,开始抵达中原,与东夷集团产生接触和争夺。
河南新郑
战国<<竹书纪年>>说黄帝"居有熊",战国<<世本>>以及汉代<<史记-五帝本纪>>、<<大戴礼记>>都说黄帝"居轩辕之丘"。"有熊"和"轩辕之丘"的所在。当皇甫谧提出山东寿丘说之后,当时的史学家王嘉在<<拾遗记>>中就针锋相对说:"轩辕黄帝出自有熊之国",清代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引明代太常少卿郑环说:"黄帝少典之子,生于新郑之轩辕丘,非生于兖州之寿丘也。"郭袁恒在<<历代帝都考>>也说:"黄帝生于寿丘"。汉代焦延寿<<焦氏易林>>说:"黄帝,有熊国少典之子。"<<白虎通义-号篇>>曰:"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和<<史记>>集解引皇甫谧"有熊。"。据<<历代帝都>>一书所载:"黄帝生于新郑寿丘,即有熊。"<<辞源>>中"黄帝"条的释文是,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国于有熊,故亦曰有熊氏。"<<一统志>>说:"轩辕丘在开封府新郑县。"可以肯定黄帝曾在新郑生活过。
甘肃天水
甘肃天水认为伏羲氏是戎族的古老祖先,从戎族的发展壮大中析出以炎帝为代表的羌族和以黄帝为代表氐族,前者姜姓,后者姬姓,姜即羌,他们生活在羌水流域;姬即氐,早期活动于姬水一带。姬水即氐水,它就是现在甘肃清水县的牛头河上游的大祗水和小祗水,所以黄帝生于天水。<<汉书-地理志>>:"氐、夷重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氐道,即在今天水南,徽县北,即<<山海经>>中所说的氐人国,其水源于山番冢山。东汉灵帝时南安郡人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圭城东七十里轩辕谷。不过这种根据汉语一地名的音节相似就断定一个人的出生地也待考究。
山东曲阜
自皇甫谧提出山东寿丘说之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宋刘恕<<通鉴外记>>、罗谧<<路史>>、<<轩辕黄帝传>>、<<晋书>>、清徐文靖<<竹书纪年统笺>>等都随之附和。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五帝本纪>>认为黄帝生的寿丘在鲁东门之北,即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据旧<<曲阜县志>>记载,山东曲阜除皇甫谧说"寿丘"外,还有"圣祖轩辕"降生的"延恩殿"和宋、金两次改废的"仙源县"等。北魏郦道元说:"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水经注-渭水>>),上邽即今天水,境内有轩辕谷、轩辕溪、寿山(也叫寿丘)。由此可见,山东与甘肃都有寿丘这个地方,可能由于口口相传与写作存在偏差。宋真宗赵恒以自己为黄帝之后代,还令改曲阜县为仙源县,并于曲阜寿丘起建景灵宫、太极观进行祭祀,元代忽必烈入主中原后,也曾下令重修景灵宫,准许汉人祭祀黄帝,后景灵宫毁于元末战乱。考察山东古史,华胥氏为其古族,华胥氏族衰,兴起的是太昊氏,太昊氏衰,兴起的是少昊,根本没有有熊氏活动的遗迹。根据历史文化看远古山东属于东夷地区,鲁地属大汶口文化,与黄帝时期的仰韶文化风貌不同,身为华夏族的黄帝出生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东夷也亟待考究。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详见轩辕丘]。中国古都学会(民间成立的中国七大古都确认机构)认为轩辕之丘在今日河南省-新郑市轩辕丘,但这一说法未得到学界的认同。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
传说一、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关降龙峡,农历二月初二。在传说中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北极光,然后就怀孕、生下了黄帝。
传说二、在公元前4856年前,在今河南新郑的轩辕丘有个龙图腾的国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宝,她们是姐妹,是有硚氏之女。在今新郑市区北关的轩辕丘的有熊国的宫殿里,传来了婴儿出生时呼吸大自然之气时的"哇哇"哭啼声。
传说三、黄帝生于山东省曲阜市,这一认定是目前古代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的通论。据古史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而寿丘位于曲阜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东,宋真宗尊黄帝为赵姓始祖,曾把曲阜县改为仙源县,并于曲阜寿丘起建景灵宫、太极观进行祭祀。景灵宫共1320间,是当时礼制最高的庙宇,占地1800亩,是今天曲阜孔庙的三倍还多,元代忽必烈入主中原后,推崇黄帝,下令重修景灵宫,准许汉人祭祀黄帝,后景灵宫毁于元末战乱。其北即是著名的被称为中国金字塔的少昊陵。而目前,曲阜市正在重建景灵宫,重建黄帝城,为黄帝正名,曾邀请陕西黄陵政府来祭奠黄帝,并向社会宣布一代文化宗师孔子的故里同样也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故里
因为历史太久远了,黄帝到底是出生在什么地方,是不容易考证的,只要小编们记得黄帝是小编们的祖先黄帝出生在那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民族需要一个精神支柱,需要凝聚力,而用什么作为精神支柱,才能产生这个凝聚力,也许可以这样讲,是后人推举了黄帝作为小编们的膜拜对象,推举他大概是因为:修德振兵,扶万民,度四方,而这种理念从古到今一直贯穿小编们的思想,从这个意义讲,黄帝是那里人并不重要。
黄帝生于山东省曲阜市书院街道旧县村寿丘
1、黄帝出生地没有史实考证,一般认为有河南新郑、陕西姬水、甘肃天水、山东寿丘四种说法。
2、人物简介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3、人物评价
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柳翼谋评论黄帝时代是洪水以前最盛之时代:"自燧人以迄唐、虞洪水之时,其历年虽无确数,以意度之,最少当亦不下数千年。故合而观其制作,则惊古圣之多;分而按其时期,则见初民之陋。牺、农之时,虽有琴瑟、罔罟、耒耜、兵戈诸物,其生活之单简可想。至黄帝时,诸圣勃兴,而宫室、衣裳、舟车、弓矢、文书、图画、律历、算数始并作焉。故洪水以前,实以黄帝时为最盛之时。"黄帝和炎帝时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而他们都视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故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